燈泡怎麼選?選購前一定要懂的關鍵知識

燈泡適用哪些空間?為什麼常壞?這次換燈泡怎麼選?為什麼總覺得微閃、刺眼?瓦數、流明、調光、調色什麼意思?故障自己修理?
這裡一次整理選購前該懂的實用知識,無論新裝潢或老屋換燈,看完一次搞懂!

燈泡怎麼選?選購前一定要懂的關鍵知識
要買燈泡卻不知道該選哪一顆?

一、燈泡用途與使用疑慮

燈泡適合的空間?什麼優缺點?

人人都會裝燈泡,免請水電省荷包。這是最靈活且容易安裝的照明選項,非常適用於各種居家商用空間,特別常用於餐廳、客廳、書房與臥室等空間的半吸頂燈或崁燈燈具中。
如下圖,燈泡安裝於華麗的半吸頂燈燈飾中,是最常見的應用方式。不僅能提升整體空間質感,同時也提供充足明亮的照明。

燈泡安裝於華麗的半吸頂燈燈飾中,是最常見的應用方式
燈泡裝在餐廳吊燈中,營造舒適的用餐環境

但是,目前半吸頂燈常見的調光方式,是透過電子開關控制亮燈數,例如五顆燈只亮兩顆,藉此達成約40%的亮度調節。
但這種「假調光」真的有效嗎?
燈光分布不均、亮處刺眼、暗處不足,還可能破壞燈飾與空間整體美感—甚至讓你越用越不舒服。

👉 亮燈數調光 vs 開關調光

亮燈數調光 vs 開關調光

相較之下,更推薦使用開關調光燈泡,無需額外安裝電子開關,燈具更簡單、便宜還能讓所有燈泡同步變暗、光線一致、效果自然,更適合居家與商業空間,兼具美觀與護眼效果。
若尚未安裝燈具,建議選擇無電子開關的半吸頂燈,搭配飛利明調光燈泡,不需額外調光器,就能實現全燈同步調光,打造舒適護眼的照明情境。

半吸頂燈絕配推薦:飛利明護眼抗閃燈泡

電子開關燈具裝開關調光燈泡?

不可搭配,因這些加裝電子開關的燈具標榜「可切換亮燈數」,像是 1 燈、2 燈、3 燈輪流亮,這種「假調光」切換的時間並不穩定,會影響飛利明燈泡段數判讀,導致操作段數的不確定性,影響使用體驗。
若舊燈飾已內建安裝電子開關,建議拆除,若不便拆除,也可直接選用不可調光版本,同樣具備抗閃爍、穩定光源等特點,照明品質無須妥協。
可選不可調光:飛利明護眼抗閃燈泡

燈泡太亮、太刺眼怎麼辦?

你是否曾經裝上新燈泡後發現房間變得過亮、甚至刺眼難受?燈泡太亮不一定是好事,尤其在休息空間或低天花板的場域中,過亮的光源容易造成眩光與疲勞,甚至影響睡眠品質,若長時間直視,還可能會對視網膜細胞造成損傷,導致永久性的視力下降。

燈泡亮度愈高愈好嗎?燈泡總是太亮又刺眼怎辦?
燈泡眩光怎麼辦?飛利明開關調光就可防眩了

造成刺眼的主要原因:

  1. 光通量過大:現在燈泡流明(lm)值都很高,發光面的面積小,因此光源亮度(nit)就會很高,是屬於很嚴重眩光的燈種(眩光指數GUR>30),會讓空間亮度不協調,直視會刺眼不舒服。
  2. 色溫過高:市面上色溫6500K 的冷白光除藍光成分較高視覺上更刺眼,因此,需要白光時,建議採用5700K-6000K的色溫。

許多人以為裝燈罩能解決刺眼問題,其實只是治標不治本。擴散型燈罩雖能柔化光線,卻會大幅減少光通量,空間變暗、耗電不變,反而更不划算;不如直接換顆亮度適中的低功率燈泡,更省電也更實際。
免換燈泡,切一下就防眩:飛利明燈泡
遮光型燈罩則靠改變出光角度避開視線,卻常讓光線分布不均,在特定角度反而更刺眼。與其用燈罩遮掩,不如一開始就選擇合適亮度的燈泡,才是根本解法。

避免燈泡刺眼方法:

  1. 使用開關調光燈泡:可依情境隨手切換亮度,平時降低亮度避免刺眼,需要高亮度時再切亮,簡單實用,是最有效的眩光解法。
  2. 選擇低色溫光源:建議選用柔和的4000K自然光或3000K黃光,營造溫暖舒適感。若一定要使用白光,則以5700K~6000K為宜,避免過冷刺眼。
  3. 照明的關鍵不是「很亮」,而是「夠合適」:燈光是一種環境語言,選對色溫與亮度,才能讓空間更友善、更舒適,也讓你的眼睛不再疲累。

燈泡微閃不停?恐是永康型

總覺燈泡在微閃? 大多數是遇到永康型閃爍了永康區,一個工廠和住家電網共用的區域,早期在2014年前後,出現大量住戶向台電反應燈泡會有不規則輕微閃爍的問題。
除永康區,其它像是吹風機、影印機、免治馬桶、跑步機、醫院醫療器材、學校設備…等,當社區內某住戶在使用這類高耗能設備的同時,家中LED燈會微閃微閃的,也是相同的現象,但你無法預知也不能強制他人用電自由,所以,選對燈泡就很重要了!

燈泡發生微閃時的觀察與比較

較敏感的人說燈光似乎一直在微閃,多是發生永康型閃爍。

在這種似有若無的閃爍燈光下,無論休閒或讀書工作,容易覺得疲勞、眼睛不舒服、注意力無法集中而不自知,無形中造成眼睛傷害、影響了腦部的健康。

抗永康型閃爍:飛利明護眼抗閃燈泡

你家燈泡有頻閃嗎?

眼睛看不到這種閃爍,但仍可透過相機等設備觀測,例如將手機相機盡量靠近光源拍攝,自動曝光的時間一旦短於1/120秒,就會出現橫條紋;或是慢動作錄影(就是高frame rate錄影,低frame rate 播放),在慢動作影片中就會觀察到閃爍。

燈泡頻閃的觀察與比較

燈泡頻閃的觀察與比較

有些比較敏感的人,總覺得家裡LED燈光持續微閃,誤認自己會看到頻閃,其實看到的是上述的永康型閃爍
即使肉眼看不到,還是有人認為這種頻閃仍會對腦部或眼睛會造成傷害,因此總是存在著諸多爭議。有鑑於此,飛利明的無頻閃LED燈泡,讓在乎頻閃人有一個安心用燈的環境。

無頻閃燈泡:飛利明14W燈泡

二、燈泡結構與基本原理

燈泡組件有哪些?如何發光的?

現代燈泡雖然看起來只是簡單的光源,但其實內部結構精密,每個元件都影響著它的發光效率、壽命與穩定性。以最常見的 LED 燈泡為例,它的基本組成可分為五個核心部分:

燈泡結構與基本原理
燈泡透視圖-結構說明
  1. LED燈珠(光源):燈珠是光線的來源,由多顆半導體LED晶片組成,常見封裝有SMD和COB。一般燈泡多採用SMD燈珠,焊接在鋁基板上,有助於散熱與穩定發光。高品質燈泡通常燈珠數量多,光效佳又耐用;反之,低價燈泡燈珠數少,亮度與壽命也較差。
  2. 光學擴散罩 (燈罩):通常為霧面塑膠或玻璃材質,負責將光線均勻擴散,減少刺眼感與陰影。一般LED燈泡以霧面塑膠為主,其透光率影響整體光效表現甚鉅,而球面外型則影響發光角度。
  3. 散熱燈體:LED的發光效率雖高,但僅約1/3的功率轉為光,仍有2/3會轉為熱,需透過燈體有效散熱,才能長時間穩定運作。過去常用全鋁鰭片設計,如今多採塑包鋁結構,兼具效能與成本優勢。
  4. 變壓器(電源模組):負責將交流電轉換為LED所需的低壓直流電,是穩定發光與防止閃爍的關鍵。
    飛利明僅更換變壓器內的驅動IC,即可實現開關調光,電路架構與一般LED燈相同,成本幾乎不變。無需額外控制器,安裝更簡單,照明設計也更彈性耐用。
  5. 燈座(如E27、E14、GU10…等):與燈具相連的底部螺口或插腳,決定了安裝的相容性。電源從燈座接觸點進入,先送到變壓器,再讓整顆燈泡開始運作。E27是最常見的燈座,而E14常用於蠟燭燈。

發光原理
電源接通後,變壓器會提供穩定電流給LED燈珠,驅動LED晶片內電子與電洞持續結合,產生光子並發出可見光。主流高光效LED晶片多發出藍光,電壓約3V,藍光再經燈珠表面的螢光粉轉換為白光、黃光等不同色溫。

相較傳統白熾燈靠加熱鎢絲發光、螢光燈需要氣體放電,LED 燈泡具備反應快、節能、不含汞、壽命長(平均可達 15,000~30,000 小時)等多重優勢。不過,前提是各個元件設計得當,否則即使標示再高規,也難以持久。

LED燈泡的效能比較

光效大致來說,LED燈泡是省電燈泡的兩倍,是鎢絲燈泡的十倍以上。
所以,長輩口中常說的「要裝一顆一百燭的燈泡」,其實就是以前的 100燭光/100W 鎢絲燈。現在只要用一顆 10W 的 LED 燈泡,就能達到一樣的亮度,更省電也更安全!

光效比較表(每瓦產生的流明數 Lm/W)

光源類型光效範圍(Lm/W特性說明
LED燈泡約 105–160 Lm/W光效最高、壽命長、省電、即開即亮
省電燈泡(CFL)約 50–70 Lm/W光效中等、壽命普通、含汞、需暖燈時間
鎢絲燈泡 (點光源)約 10–15 Lm/W
(≒ 1燭光/W)
光效最差、發熱高、壽命短、耗電

補充說明:

  • LED燈泡
    採用半導體技術,轉換效率高,同樣亮度下用電量最低,且壽命可達 15,000–50,000 小時,成為現今主流光源。
  • 省電燈泡(CFL)
    曾是節能主力,但含微量汞不環保,且啟動時有延遲,頻繁開燈關燈易故障,逐漸被LED燈泡取代。
  • 鎢絲燈泡(白熾燈)
    最古老的發明,光效低、發熱高,已被多數國家逐步淘汰或限制使用。

燈泡材質與壽命

燈體材質對壽命的影響,大致可比較為:
全鋁質 > 塑包鋁 > 全塑膠
其中,「塑包鋁」是目前主流材質,意思是以高散熱塑膠包覆一層薄鋁殼,兼顧導熱與安規。由於成本與安全標準的限制,全鋁燈體已逐漸退出市場。

但既然大家都用塑包鋁,為什麼有的燈泡一下就壞,有的卻能用好幾年?
其差異在於幾點:

  • 燈體有效散熱面積:同樣功率與光效的燈泡,燈體散熱面積越大越長壽,缺點是整顆燈泡比較大顆,有些燈具會裝不下。
  • 光效(lm/W):同樣燈體、燈罩及功率下,燈泡光效越高的越長壽
  • 變壓器設計:許多研究顯示,大多數 LED 燈泡故障,來自變壓器損壞,而非燈珠本身。
    這是因為變壓器通常被包覆在燈體內部,長時間受燈具熱源影響,處於高溫環境下,自然更容易出現故障。
    要提升 LED 燈泡的穩定性與壽命,關鍵在於驅動器的設計與品質檢驗。然而,消費者難以得知廠商在這方面的品管實力,往往只能透過品牌信譽使用經驗來做選擇。
  • 燈具:同樣的燈泡安裝在散熱好的燈具,壽命越長。
  • 燈珠用量:同樣瓦數及燈體的燈泡,同規格燈珠用量越多越長壽 。

同樣14W,左邊燈泡比右邊燈泡長壽

燈泡裡同規格燈珠用量越多越長壽
燈泡的燈珠用量比較

42顆(1W燈珠) : 14W飛利明燈泡

手摸不燙 ≠ 壽命長

LED 燈泡在一般燈具中連續點亮一小時後,燈體溫度通常會高到「燙手」的程度。
如果只點亮不到 10 分鐘就去摸燈體,覺得不燙,就誤以為這顆燈泡壽命較長,其實是錯誤的判斷。
溫度的比較評估應在相同穩定環境中搭配儀器測量,手摸不僅無法準確判斷散熱效果,還可能因高溫燙傷,反而有危險。

散光、投射? 燈泡的構造及效果

市售燈泡以散光型為主流(下圖左)做廣泛照明;若需重點照明時,就要採用投射型燈泡(下右圖),這兩種的情境差異很大,投射型地板太亮 ,但旁邊的牆壁、走道卻很暗。

散光、投射? 燈泡的構造及效果
散光燈泡、投射燈泡照明效果比較

散光型燈泡(一般 A60 、A70…等)

散光型燈泡燈罩為半球型(上圖左,A70燈泡),球狀的立體角越大,發光角度也越大(120~270 度),A70就是直徑70mm,A60就是直徑60mm,所以A70比A60大顆,功率也比較高,適合用於整體照明,像是:

  • 客廳、臥室天花板吸頂燈
  • 廚房、餐廳的主燈
  • 廣泛區域的基礎照明

飛利明散光型A70燈泡
飛利明散光型A60燈泡

投射型燈泡(如 PAR30、PAR20、MR16…等)

這類燈泡燈罩變形設計成投射燈杯搭COB光源(上圖右,PAR30燈泡),擁有窄角度(通常 15~45 度)設計,光線集中、亮度高,適合強調單一物品或區域,像是:

  • 展示櫃、藝術品打光
  • 商店陳列燈
  • 餐桌上方聚焦照明
  • 玄關或走道重點照明
  • 植物燈

投射型燈泡可營造高對比的光影效果,增加空間層次感,但若誤用在需要均勻照明的區域,反而易造成陰影與不適感。

飛利明投射型PAR30燈泡

三、燈泡常見問題與維修

燈泡故障時,快速閃爍

當 LED 燈泡中的部分燈珠逐漸故障時,多數情況屬於高阻抗燒斷,為開路型故障,驅動 IC 會啟動過壓保護(OVP, Over Voltage Protection);少數情況則為燈珠短路,觸發短路保護(OCP, Over Current Protection)。
無論是開路或短路,驅動 IC 都會進入「打嗝模式」(Hiccup Mode),系統會不斷重複「偵測異常 → 關閉 → 重啟」的循環,以防止過載導致元件損壞。這種運作模式會導致我們看到週期性的熄燈與亮燈,也就是快速閃爍現象,而閃爍頻率則依系統設計裡的震盪參數而異。

燈泡故障時,完全不亮或微亮

通常是變壓器出現故障。由於變壓器電路組成較複雜,且長時間處於燈體高溫環境中運作,因此較容易損壞。若燈具完全不亮,通常是高壓 MOSFET(多數已整合於驅動 IC 中)發生斷路故障,或因短路導致保險絲熔斷。
若出現微亮現象,則多半是 MOSFET 或測流電阻燒毀後呈現異常高阻抗(數千歐姆)所致。

燈泡可以自己修嗎?

當然,燈泡是可以拆開進行維修的。若為閃爍型故障,查出燒斷燈珠直接短路,或更換良品燈珠;若為變壓器問題,則需更換驅動 IC、保險絲或相關電阻電容。不過這類維修不僅需要具備足夠的電子維修知識,也相當耗時,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實在不划算。
更何況,即使暫時修復成功,燈內其他元件也可能早已老化,不久後仍可能再次故障。對大多數人而言,燈壞了就直接更換整顆最省事,下次更換更耐用的燈泡,才是最實際的做法。
耐用的:飛利明散光型A70燈泡

燈泡容易故障的因素

  1. 燈具散熱條件不佳
    LED 燈泡的燈體需要散熱,若又安裝在完全密閉的塑膠燈具中,熱能會不斷累積溫度迅速升高導致變壓器高溫運作,加速零件老化。而燈泡溫度每升高10℃,其平均壽命約會減少一半;若燈具為密封型,燈體溫度可能升高約20℃,導致燈泡壽命僅剩原來的四分之一。
  2. 買到無品牌或廉價品
    市面上價格落差大的 LED 燈泡,便宜款往往犧牲用料,例如無 EMC 抑制、焊點粗糙、驅動元件偷料等,壽命自然不可靠。

四、燈泡選購實用指南

燈泡的瓦數與流明?

  • 燈泡的瓦數:就是燈泡消耗的電功率,單位瓦特(W),瓦數就是幾瓦特的意思,瓦數越高代表越耗電。
  • 燈泡的流明:燈泡所發出的光功率,經由各波長對應的人眼「視覺靈敏度」加權修正後,轉換為光通量單位—流明(lm),可視為反映人眼感受的單位時間內有效可見光能量,也可理解為一種加權的光功率概念。
    用流明來評估光源,就如同看一般電器的瓦特數、汽車的馬力,是衡量「輸出能力」的重要依據。

流明越高越好? 瓦數越高越好?

很多人在選燈泡時,會直覺認為:「瓦數越高 = 越亮 = 越好」;也有專家建議大家改看流明(lm),但其實這樣的選法也不一定正確。
舉例來說,想讓桌面變亮,若選 800lm 的投射型燈泡,反而比 1600lm 的廣角散光燈泡更亮。結果誤信「亮度只看流明」的說法,買了高流明但桌面卻比較暗燈泡,反而更不實用!

建議的選購方式:

  1. 先選對燈泡形式:依空間需求選擇燈泡型式,例如聚光、 半周光、全周光…等,這些外觀上也都會有些差異。
  2. 同瓦數,選高流明:在耗電一樣的情況下,流明越高越省電。
  3. 同流明,選低瓦數:在亮度一樣的情況下,瓦數越低越省能效。
  4. 若只追求最亮,不考慮效能:那就直接選最高流明的光源即可。
  5. 當光效與燈泡形式相似時: 看瓦數就能大致判斷亮度了!(畢竟瓦數比較直覺好理解)
  6. 若空間會直視光源,重視視覺舒適:選用 飛利明各式開關調光燈泡,可依情境簡單調整亮度,降低眩光與刺眼感,兼顧舒適與實用。

發光效率(lm/W)

也就是光效,這是 LED 燈泡的一個重要參數,代表每 1W 電力能產出多少亮度。例如:

  • 一顆效率 100lm/W 的燈泡:10W 會產生 1000lm
  • 一顆效率 130lm/W 的燈泡:10W 就能產生 1300lm

若你想找既省電又夠亮的燈泡,「光效」是值得特別注意的指標。
不過如前所述,若選錯光源型式,只追求高光效反而是錯誤的
飛利明燈泡在相同瓦數下,光效表現已達業界中上水準,特別適合長時間使用的空間,例如辦公室、商店、廚房等,兼顧亮度與節能效率。

124 lm/W :飛利明 高光效燈泡

燈泡燈座選擇與空間配置

燈泡燈座容易常被忽略,選錯無法正確安裝與安全使用

燈座常見規格如下:

  • E27:最常見的螺口規格(直徑27mm),用於多數家庭半吸頂燈、立燈、檯燈。
  • E14:迷你螺口,常見於化妝燈、水晶吊燈、冷氣顯示燈等。
  • GU10、MR16:兩腳插式,主要用於投射燈或嵌燈。

購買時務必確認燈座是否相符,避免回家發現裝不上。

燈泡空間配置建議

使用空間建議光通量(流明/坪) 建議配置
臥室、客、餐廳小夜燈20~60 lm飛利明燈泡切至夜燈段
客廳照明800~1500 lm每坪9W~16W 燈泡1 顆
廚房/書房1500~2800 lm每坪12~15W燈泡2顆
浴室600~1500 lm每坪12~15W 燈泡1 顆

若原燈具有尺寸限制(如崁燈、半吸頂燈燈罩),需確認燈泡直徑與長度是否會卡住。

飛利明在產品包裝與官網皆會標示完整規格資訊,包括尺寸(長×寬×高)、瓦數與適用燈座,選購時可放心比對。

燈泡的色溫是什麼?怎麼挑?

色溫(Color Temperature)以絕對溫度開爾文(K)為單位,用來描述光線的「色調偏向」。簡單來說,就是燈光「黃」還是「白」。
比較冷的白光:色溫6000K
比較暖的黃光:色溫3000K
中性的柔光: 色溫4000K
色溫越低越黃(偏紅)、越高越白(偏藍)。

由於中文對色調名稱沒有統一的標準,例如「白光」、「冷光」、「晝光」、「暖白光」、「柔光」、「自然光」、「黃光」、「暖光」等眾多稱呼,實際上並未明確定義其色溫範圍,導致有時甚至難以分辨究竟是偏白還是偏黃。因此,直接標示色溫(以K為單位)會更為準確。

色溫怎麼挑:

色溫範圍色調名稱建議應用
2700K~3200K黃光 (暖光)放鬆:臥室、餐廳、飯店
4000K~4500K柔光 (自然光)避藍光又亮:浴室、客廳
6000K~6500K白光 (冷光)集中精神:廚房、工作間、辦公室、書房

什麼是調光?什麼是調色?

調光:色溫固定,一顆燈只要能切換兩種(含)以上的亮度,就叫「調光」。
調色:亮度固定,一顆燈只要能切換兩種(含)以上的色溫,就叫「調色」。

調調光與調色示意圖:上半部為固定色溫下的亮度變化,下半部為可變色溫的展示
調光、調色的定義

調光型」的飛利明開關調光燈:

  • 具有調光能力的LED燈,色溫都不能變
  • 例如一顆白光燈泡可以切換 100%、1% 兩段亮度,但光色始終是白光,這就是典型的調光型燈泡。因此,經典四段經典無段調光的燈泡也都屬於調光型。

調色型」的飛利明開關調光燈:

  • 具有「調色」或「調色+調光」能力的LED燈,色溫、亮度都可變
  • 例如一顆燈泡可以切換 白光、黃光 兩段色溫,且亮度都全亮(調色);或是白光全亮、黃光10%亮(調色+調光),這種都屬於調色型燈泡。因此,三色一夜光四色燈…等燈泡都屬於調色型燈泡。

開關調光功能已成為現代居家照明不可或缺的需求,而飛利明開關調光燈真正做到了「穩定調光」,操作方式更是簡單直覺,輕鬆提升居家舒適感!

LED燈泡能接旋鈕調光器嗎?

不能,旋鈕調光器(TRIAC調光器) 最早是設計給很耗電的鎢絲燈泡用的,不可接一般很省電的LED燈泡,當然,也不能接開關調光燈泡。

調光器不能接一般LED燈泡

免強搭配調光LED燈泡問題多(即使用了所謂LED專用調光器):

  • 閃爍或抖動
  • 調不到最低亮
  • 常常重新通電不會亮還要重調
  • 燈泡容易高溫損壞(驅動效能差)

燈泡要調光,建議採用飛利明開關調光燈泡,免調光器最穩定耐用+護眼抗閃。
開關調光燈泡【經典調光4入組】特價中

兩種調光方式

僅透過一般簡單的開關即可進行調光,因此在購買前,需選擇適合使用習慣的調光方式,滿足個人化的照明需求。

主要分為「多段式」及「無段式」兩種:

以11W燈泡為例
調光方式調光操作優點缺點
多段式快切(關馬上開),跳下一段操作直覺亮度變化受限於段數亮度
無段式快切漸亮;
快切停住
亮度可在 1% 至 100% 之間自由調整,變化更為細膩。操作方式略有不同,需稍加熟悉開關節奏。

燈泡怎麼調色?

多段式:以「三色一夜光」功能為例

前三段不同色溫都全亮+第四段夜燈

無段式:以「記憶兩色無段調光」功能為例
若沒加裝易利控遙控,參考影片前半段壁切的調法即可

自選的兩個色溫都可1~100%無段式調光+記憶

「三色一夜光」、「兩色無段調光」這裡有:
飛利明調色型燈泡
你想要最簡單個性化調色燈泡體驗,不需改變家中線路直接裝上,沿用原開關就能靈活調色、調光使用。

記憶三色無段調光
三色無段調光與兩色無段調光,調法一樣,只是再多了一色溫,共有三個色溫可無段調光。

電子開關換易利控遙控開關
原本半吸頂吊燈就可三色溫無段調光了

燈泡加燈具 vs. LED 崁燈

這是許多家庭裝修時的選擇題:到底該選擇傳統燈泡+燈具組合,還是一次安裝 LED 崁燈?

傳統燈泡加燈具 vs. LED 崁燈,怎麼選?
燈泡加燈具 vs. LED 崁燈

燈泡裝在崁燈燈具內(右圖),這種延續傳統省電燈泡作法,缺點是燈具較高(天花板要壓更低影響挑高)、燈泡散熱差容易故障、光效差(同功率下的亮度低很多,尤其燈泡是側插的)。但因為現今崁燈安裝也很簡單,整體售價也比燈泡加燈具低,因此也有許多人漸漸將燈具換成左邊的光源一體的LED崁燈,不再使用右邊的燈泡加燈具。

燈泡+燈具 的優點:

  • 可自由替換燈泡(壞了也好換)
  • 燈具造型選擇多、風格彈性高
  • 後期換燈泡安裝成本較低(自己換燈泡,不用請師傅裝)

適合:租屋族、短期裝修、預算有限、偏好靈活調整者。

LED 崁燈 的優點:

  • 外型整合簡潔、無燈泡突出設計
  • 可搭配智慧模組實現無段調光調色
  • 高亮度、廣角度照明適合大空間或主燈需求

適合:新成屋、長期住宅、講究極簡風格或一體成型照明者。

裝燈具的燈泡:
14W 燈泡【經典調光4入組】特價中

LED崁燈:
15cm/15W 【經典調光4入組】特價中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