崁燈要怎麼選? 選擇崁燈前的須知

崁燈選前須知

許多人在不懂的情況下裝錯崁燈款式。要勉強使用下去? 還是再花一筆錢換掉? 何不在選擇前,靜下來,花兩分鐘瞭解未來每天要用的崁燈呢?

因不瞭解而被隨便安裝?
驗收後用了一陣子才漸漸發現不對勁。有些人說燈光太亮太刺眼,當初應該選散光型卻被硬裝成投射型;有些人總覺得燈光有微微亂閃的永康閃爍,快被閃瘋,而當初根本沒注意到…等諸多問題。剛開始勉強使用,幾個月後終究受不了,忍痛換掉,舊燈還得報廢。

崁燈適用的場合及優點

居家的燈光配置,崁燈是最好的燈具選擇,其原因如下:

  1. 美觀簡約
    崁燈安裝在天花板內,與天花板齊平,外觀簡潔大方,不占空間,適合現代簡約風格的室內設計,未來也完全不必花時間擦拭清理。
  2. 節省空間
    由於崁燈不凸出天花板,因此比傳統吊燈或吸頂燈更節省空間,適合各種層高的房間或走道。
  3. 均勻照明
    崁燈可多點分布,避免單一光源造成空間邊緣亮度不足,使光線分佈更均勻,提高室內的舒適度。
  4. 應用靈活
    可根據需求選擇不同光束角度、色溫(黃光、白光、自然光)及開關調光或調色功能,適用於客廳、廚房、浴室、走廊、商業空間等多種場合。
  5. 能耗低,壽命長
    現代 LED 崁燈比LED燈泡更節能,功耗低且壽命長,可減少更換燈泡的頻率,降低維護成本。
  6. 有開關調光崁燈的選擇
    崁燈可以沿用原有壁切開關,簡單調整亮度或色溫,幾乎同樣成本,就能提升使用便利性與節能效果。
  7. 安全性高
    崁燈通常內嵌於天花板內,減少外露電線與燈具碰撞的風險,提高安全性,特別適合有小孩或寵物的家庭。

LED崁燈都太亮,不舒服怎麼辦

崁燈越亮,直視光源也會越刺眼,不刺眼的崁燈照射環境又不夠亮(參考亮度說明的文章)。因此沿用原開關調整輸出功率的崁燈,是最適合的解決方式,環境要亮時,切一下,將功率調高;怕刺眼的場合,切一下,將功率調低。

崁燈組件及原理

如下圖,主要區分燈頭變壓器兩個主要部分:

燈頭:

裡面含有LED發光元件,然後用燈罩蓋住,讓LED發出的光線透過燈罩,進行二次光學散射出來,可達成光束角度的修正並降低眩光。上圖就是一種很普及的散光型(120度)的燈頭。

變壓器:

 因為LED元件需採低壓恆流供電,若將市電的高壓交流電直接強灌,LED就會因導通週期內的極大電流而燒毀,因此必須設計一個變壓器,將高電壓的110V或220V的交流電,轉換成直流的恆定電流,這樣才能讓LED正常點亮不會燒毀。

為何有些崁燈沒變壓器?

有些將變壓器置於燈頭內達成一體化的燈具設計,使人誤會是直接市電就會點亮,這種其實是跟LED燈泡類似的做法,將變壓器藏於燈具內罷了,但這會使得變壓器在亮燈時被燈頭加熱,雖一體化精簡燈具降低了成本,但變壓器溫度高犧牲了耐用度。

其它特殊驅動方式:

其它還有阻容式(僅串接電阻並接電容)、線性驅動…等試圖簡化變壓器以降低成本的作法,除了僅能單電壓供電無法支援全電壓(100V-240Vac)運作,還會有其他諸多技術及實用上問題,且成本上已無太大優勢,現今已都不是主流設計。   

崁燈尺寸選擇

一般按照崁孔直徑來定義燈具的尺寸,大崁燈塞不進小崁孔,而小崁燈放進大崁孔就直接再掉出來,都無法安裝,因此要先決定或確認天花板挖的崁孔直徑到底多大。

崁孔尺寸要挖得很精準嗎?

一般最普及的是15cm崁燈 (崁孔直徑挖15cm) 為主,其次 9cm崁燈,再其次7cm崁燈、12cm崁燈及20cm崁燈。通常挖崁孔時,難免有些誤差,不要太離譜就沒問題,以下圖9cm崁燈為例,8.5cm至9.8cm 的崁孔直徑,其實都裝得下這9cm崁燈。

崁燈尺寸,大的還是小的好呢?

同樣光通量(流明數)的狀況下,尺寸大的發光面也大,其眩光程度會較低,但時下流行小資宅的坪數較小,有些人覺得裝大崁燈不美觀。
目前最普及的尺寸,以15cm和9cm為主,要大的盡量選15cm,想要小的盡量選擇9cm,選擇普及化的尺寸,以後要維護時,在品牌、價錢、功能…等選擇上會比較有彈性。

崁燈瓦數越高越好嗎?

崁燈功率怎麼選? 正常品牌(非來路不明的),燈具外型光效相似的崁燈,燈的亮度功率幾乎成正比,這時可以不比流明數,只要瓦數越高,就代表燈越亮了!
但對於環境明亮的需求,除了參考標準照度外,常常很主觀。例如,客廳的環境下,即使提供相同的標準照度,仍有些人覺得太亮了(喜歡飯店房間那麼暗的氣氛);有些人卻覺得太暗了(喜歡辦公室那麼亮的環境)。因此,標準照度不能保證每個人的喜好,夠不夠亮,常常帶有個人主觀的因素。因此建議,燈具盡量選亮一點,並採用飛利明開關調光的LED燈。面對亮度喜好不同的人或情境,具備隨手調整亮度的彈性,最為簡單便利,彈性又實用!

燈具材質的重要性

LED通電後,僅有1/3能量轉換成光能,其他2/3能量轉換成熱能,例如15W崁燈,有5W轉換成光亮,剩下10W(每秒不斷產生10焦耳)的熱能,需透過燈具的材質散熱出來。其他省電燈泡、螢光燈管效率都更差,鎢絲燈泡更別提了,連照射到的空氣都熱呼呼呢!

崁燈材質怎麼選?

目前主流採用的材質,有塑膠、鐵殼、鋁殼三種。
如果採散熱差的材質或許摸燈體較不燙、成本便宜,但散熱差會衍生其它問題,熱累積在光源及燈板,內部溫度較高,影響耐用度。

散熱優劣比較: 鋁殼>鐵殼>塑膠  (鋁殼散熱能力最佳)
材質成本比較: 鋁殼>鐵殼>塑膠  (鋁殼成本最高)

知道上述利弊後,權衡品牌、價格、耐用度、美觀設計、安裝維護…等眾多因素,再按個人喜好決定才不會後悔。

投射型、散光型的選擇

投射型光線有聚焦的效果,有照到的地方很亮,沒照到的地方較暗,整體空間光線不均勻;而散光型燈具照射正前方比投射型暗,但旁邊比較亮,下圖是效果的比較。

所以,投射型適合加強特定位置的照明使用,例如照射牆上掛的字畫美術品、吧檯或特定桌面…等;若是用於一般照明的話,散光型會比較適合。
進一步來說明,同樣是1500 流明(lm) 的投射型與散光型崁燈,這時的亮度與照度就會不同。將它們各別照射在正前方相同距離的桌面上,投射型燈具的照度(Lux)會高很多 ,但旁邊的牆壁、走道的照度卻低很多。在不同的喜好觀點下,就會有人說投射型比較亮;也會有些人說散光型比較亮。
因此也沒有孰優孰劣,知上述利弊後,依實際應用並搭配個人喜好來決定即可。

崁燈安裝

現在多數的崁燈出貨都會隨貨附上快速接,在安裝維護上,很容易DIY,難度跟換燈泡沒差太多了,請參考安裝影片:

LED崁燈,還是燈具加燈泡?

崁燈燈具加燈泡(右圖),這種是延續傳統省電燈泡作法,優點是好維護,故障了換燈泡就好,缺點是燈具較高(天花板要壓更低影響挑高)、燈泡散熱差容易故障、光效差(同功率下的亮度低很多,尤其燈泡是側插的)。但因為現今崁燈安裝也很簡單,整體售價也比燈泡加燈具低,因此許多人漸漸將燈具換成左邊的LED崁燈,不再使用右邊的燈泡加燈具。

崁燈常發生的永康型閃爍

有時,許多人在一個客廳裡,當中較敏感的人忽然反應說燈光一直在微閃微閃,但其他人卻沒感覺。這多半是發生了永康型閃爍,而不是頻閃(頻閃人眼看不到)。

以上是閃得較明顯的實例,多數的永康閃爍都較淡,較不敏感的人根本看不太出來。

崁燈發生這種閃爍時,通常是淡淡的持續微閃,同樣燈光下,敏感的人會反應燈光好像在微閃;不敏感的人因為沒察覺而忽略,但無論個人體質敏感與否,終究對眼睛產生了以下不良影響:

1.潛在的不適感: 會感受到頭暈、注意力下降,特別是在集中精神工作或讀書的環境中。

2.視覺疲勞: 視覺系統無法適應微弱的不規則亮度變化,長時間照射下,會增加眼部肌肉負擔,導致眼睛疲勞。

因此,在這種似有若無的閃爍燈光下,長期的讀書工作,容易覺得疲勞、眼睛不舒服、注意力無法集中而不自知,無形中造成眼睛傷害、影響了腦部的健康。

在早期(2014年前後),永康區-一個工廠和住家混合的區域,出現大量住戶反應燈光會有不規則微閃的問題。經證實,這是因工廠設備的運作時,導致電壓不穩(電表量測都正常,電壓範圍也符合台電規格),但多數中國陸製的LED崁燈,照射出的光線卻會不規律微閃。如今因用電較吃緊,除永康區,愈來愈多區域也開始發生這樣的情形了。

另外像是吹風機、影印機、免治馬桶、跑步機、醫院醫療器材、學校設備…等,當社區內某住戶在使用這類高耗能設備的同時,家中LED燈會微閃微閃的,也是相同的問題,但你無法預知也不能強制他人用電自由,因此,要預防或解決永康型閃爍,選對的崁燈就相當重要!

論壇上,抗永康閃爍的推薦:
連結: 網路上LED燈泡閃爍的討論之一

連結: 網路上LED燈泡閃爍的討論之二

連結:抗永康閃爍評論之三

崁燈搭配吊扇可以嗎?

崁燈裝吊扇常遇到的問題

若天花板設計安裝崁燈,又在天花板中間裝了吊扇,這種設計會導致嚴重的閃爍感,一定要盡量避免。

若一定要裝吊扇,降低閃爍感的燈具安排原則:
1.扇葉的高度要高於光源(葉扇要在光源後面)。
2.光源要向下打光,不可向上打光
3.如果燈具已經在吊扇後面,只好避免採用全廣角(光束角大於180度)光源。
4.採用投射型光源,可降低閃爍感。

正名 – 是崁燈還是嵌燈?

崁燈較正確的稱呼為:嵌(ㄑ一ㄢ)燈 ,意思是一種能嵌入天花板上安裝的燈具,但因為現在多數人都稱崁(ㄎㄢˇ)燈了,若說嵌(ㄑ一ㄢ)燈 ,反而多數人聽不懂,約定俗成,故以上介紹還是以崁燈做為用詞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